更新时间:2025-05-08 04:18 发布:2024-07-24 16:33 文章来源: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
1996年,上海的松江区九亭镇坐落着一座三层小洋楼,村里的人见了都羡慕不已,直夸这一大家人真能干。
然而到了2003年,城市建设规划下来之后,村子里的房子陆续被拆迁,只留下了这一座小洋楼孤零零地横在马路中间,显得格格不入。
村里人劝说这一家人也早日搬离,然而却遭到拒绝。
那么,这七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这座三层小洋楼的主人又为何愿意住在马路中间呢?他们后来的生活怎么样呢?
住在这座三层小洋楼的是张新国一家人,他们最开始盖这层楼的时候,还引起了村里人的围观。
西式的建筑风格,粉色的外部瓷砖,宽敞的住房环境,在20世纪90年代可以说是非常突出的了。
再加上张新国收入可观,儿女与父母也都跟着他住,家庭美满又和谐,妥妥的人生赢家,不知引起了村里人多少羡慕与关注。
然而这一切,却在2003年发生了改变,这也从此开启了张新国一家人14年的苦日子。
2003年,九亭镇的村民们都迎来了一个令自己兴奋不已的好消息:他们要拆迁了!
原来,根据上海市市政建设规划,张新国一家人所在的泸亭北路将要变成一条公路,所以住在这里的村民们因此变成了拆迁户。
为了早日建成这条马路,拆迁办也给出了诱人的房屋拆迁赔偿标准:他们不仅能获得一大笔拆迁款,还能拥有补贴的房产。
如果是按照张新国一家人的实际情况,只要他同意拆迁,就可以拿到4套房产和270万元的拆迁款。
270万的拆迁款,在2003年可不是一笔小数字,这对面临退休的张新国来讲应该是极具吸引力的。
然而,当村子的其他人兴高采烈地准备要去过好日子的时候,张新国一家人却愁闷不已。
对于算是丰厚的拆迁补偿,他们并不满意,甚至后来还向拆迁办要求给自己补偿6套房产以及一亿的赔偿款。当然,这样离谱的要求,自然是不会成功的。在多次协商下,张新国一家人始终不肯退让一步,于是拆迁办就留下了这套小洋楼,因此也才有了后话。
可是,能住得起两层小洋楼的张新国一家人也不像是缺钱之辈呀。那么,让张新国一家人迟迟不肯松口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多年以前,张新国的收入在普通人之中就是高的。
结婚后不久,张新国就在村子里盖了一栋两层小楼,加上他本人又很有经商头脑,把一楼当作门面租出去,夫妇二人带着自己的岳父父母就住在二楼,每月还有些租金收入,生活过得也还算是安逸。之后夫妻二人又有了一双儿女,家庭的欢声笑语更多了。
后来,随着张新国的一双儿女相继长大,到了成家的年龄,张新国一家人迎来了难题。
原来,四个年轻人凭借自己微薄的工资,想要在上海扎根还是很困难的。张新国夫妇不忍自己的小孩在外面受苦,于是便让他们还是住在自己家里。再加上岳父岳母,这个小小的二层要承担着8口之家的吃穿住行。
随着一家人拥挤在一起,矛盾也跟着而来,扩建只是时间问题。
到了1996年,张新国主动提出要扩建这栋二层小楼房。他跟儿女们协商:扩建的钱自己包了,但是装修和买家具的钱得由他们自己负担。只需要平摊装修和买家具的钱,还可以和自己的父母常住在一起,两对新婚夫妻想都没想,就欣然地答应了。
不久后,房屋开始竣工,光是装修费就花了三十多万。三层小洋楼矗立在众多平房之间,收获了不少关注。一时之间,张新国一家人成为了人们口中热议的对象。话题也大概是夸赞“张新国会赚钱养家”、“张新国妻子会勤俭持家”、“一家人和睦团结”之类的话。这些夸赞,也让张新国一家人生活得美滋滋。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很快,一纸公文打破了他们生活的平静。其实,这一纸公文带来的是好消息。原来,随着城市改造工作的进行,破旧房子的拆迁成了重中之重。
张新国所在的九亭镇,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卫生更是脏乱不堪,于是政府决定将这里变为一条崭新的马路,而原本住在这里的人将要搬到新房子里去了。从一个脏乱差的环境,搬到一个干净又崭新的环境,村子里的人都高兴坏了,纷纷同意拆迁。
原本张新国也是开心的,本就有商业头脑的他从这次的拆迁中又嗅到了一丝商机。原来,他发现自家小洋楼的位置处于规划文件中修建公路的中心位置,这就意味着他这栋楼不拆不行。非拆不可使他有了谈判拆迁款的勇气。
然而当看到他所得的拆迁款的时候,瞬间傻了眼。原来,拆迁赔偿并不是按照房子的面积来计算,而是根据宅基地的面积来计算。这就说明,不管他是三层小洋楼,还是五层小洋楼,都和人家一样面积的平房所得到的赔偿款是一样的,再加上,那三十多万的装修打了水漂,张新国郁闷不已。
离想象中的赔偿款相距甚远,张新国本就有些不满。而当听到邻居家的住房反而分配得比自己多的时候,他的怨气更是抑制不住。突然他灵机一动,想到小洋楼的位置,于是跑到拆迁办面前,撂下了一句狠话:“没有六套房子加一亿的拆迁款,我是不会同意拆迁我的小洋楼的。”
一亿的拆迁款,简直是“狮子大开口”,不要说在当时,就算是到现在也是一笔大数目。拆迁办是不可能同意的。
就这样,双方都不肯松口,场面僵持不下。原以为还有机会协商的张新国,却没想到拆迁方最终并没有妥协,而是选择绕过他所在的小洋楼,开始施工。张新国本人也碍于面子,迟迟不肯搬走。就这样,一栋三层小洋楼屹立在大马路上,周围车辆来往不息,成为了上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因为一时的面子和嘴硬,却让张新国一家人过足了苦日子。
14年来,他们住在马路中间,白天出门要注意来往车辆,夜晚又要忍受路边车流的喇叭声和汽车的噪音。
而且因为张新国的小洋楼面积比较大,硬生生地将四车道隔成了两车道,来往的车流量太多,交通堵塞都成了常态。从小洋楼二楼的窗户往下看,退休在家的张新国常常就能看到来往不息的车辆,耳边还时不时响着催促的鸣笛声。这哪里是清净的退休生活,分明是住在嘈杂的施工现场!
而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原本和睦团结的一家人也常常会因为生活上的琐事而吵架,吵架的最后也总是会回到:当初为什么不搬迁,反而在这里过这样的日子。
每每想到这里,张新国就很郁闷,但他始终拉不下脸来。其实这些还不是最担惊受怕的,最令一家人担心的是,有那么一天,一辆车子不注意撞到了房子,这就让张新国一家人性命担忧。
而这一天,确实也到来过。有一天晚上,正在休息的一家人突然听到一声巨响,都纷纷从睡梦中醒来。依据响声判断,张新国猜测应该是出了车祸。
于是他连忙打开灯,冲向门外,果不其然,一辆轿车撞上了自家的门。原来,由于晚上光线太暗,有一些不太熟悉路况的司机,一开始根本没有注意到这样一栋庞大的建筑物,等发现了,也已经来不及了。车子已经不听使唤地向张新国的房子撞去。
其实这样的事不止发生过一次,有一次半夜,房子的墙还被撞出了一个大窟窿。
在这些事故中,受到补偿的张新国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如果这样的事再发生下去,即使他们的生命没有受到威胁,他的家庭也会因此爆发矛盾危机。
此时的张新国,已经深深地意识到,不搬迁这一举动不仅有可能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命安全,还极有可能影响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家庭关系。
而除了张新国一家人尝到了苦果外,经常要在这条路上穿行的车辆与人流也抱怨不已。其实,他们的抱怨也确实在情理之中。毕竟,一条公路上出现了一栋小洋楼,这确实给交通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不仅马路变窄了,交通变堵了,出行效率变低了;还给他们的驾驶安全带来了挑战,路过这栋小洋楼的时候,他们要打起十万分精神,尤其是在夜晚光线弱的时候,要格外小心规避这栋建筑物。
这样长时间一来,路上的司机与行人怨声四起,后来叫张新国一家人听见了,更是徒增了他们的烦恼。他们开始怀疑,多年前做的选择是不是做错了?
而这一切的转机,还要说起一个人陆辉,当地的拆迁办主任。
其实陆辉刚上任的时候,就听本地人说了当地有名的钉子户张新国一家。而且,他还实地去看了那栋房子的位置,确实是有很大的道路安全隐患。为了早日解决这个问题,他特意跑到张新国的家中串串门。
其实,陆辉早就料到,张新国不是个好劝的主儿。于是,在最初的交往中,他对拆迁的事只字不提,只是关系他们的住宿状况、身体情况之类。就这样,随着频繁的交往,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近,甚至还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后来,张新国甚至还跟他抱怨起自己的生活环境是如此之差,眼见时机成熟,陆辉便立马抓住了这个机会,慢慢地将他们平日里聊的话题转移到拆迁上来。而此时的张新国已经不像当年的自己那么倔强,他耐心地听陆辉帮他分析这其中的好与坏,也仔细地思考着这其中利弊。
最终,在反复思考下,张新国同意了拆迁。
其实,他们一家人早就不想在这里耗下去了。每天忍受着嘈杂的噪音与满是汽车扬起的尘土的空气环境,而且时不时在夜晚被惊醒,生命随时受到威胁,这样的生活哪一个正常人能忍受得下去呢?
仅仅为了当时的面子,为了一时口硬,便让他们在这里耗了整整14年。不过幸运的是,这一天终于就要结束了。
2017年的一天,施工方开进了张新国的小洋楼,没过多久,这栋房子就被拆得粉碎。
望着在里面过了十四年不知道是什么日子的家,张新国一家人都感慨万千,好在今天就要和它说再见了。其实,小洋楼被拆,高兴的不止有张新国一家人,还有无数要在这条马路上穿行的车辆与行人。
就在要动工的那一天,住在附近的居民们都过来了,他们撑着伞望着面前的这片废墟,显得格外激动。
不过在这场拆迁中,恐怕最令人关心的,还是张新国一家人最终拿到了多少的拆迁款。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时过十四年,张新国拿到的赔偿款与当年的一模一样,没有多一分。
不过此时的张新国已经很知足,能够从马路中间搬出去就已经解决了他最大的烦恼。270万的赔偿金虽然不比当时,但也算是个不小的数字。就这样,他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到了新家,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
回过头来看,张新国14年来苦苦的等待似乎成了无谓的挣扎。家境不错、家庭美满幸福的他,原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因为一念之贪、一时面子却让自己和家人错失了14年的美好时光,留下不少遗憾。
但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因为过于贪心,最终败给了现实。
虽然到最后,看似精明的张新国似乎是做了赔本生意,但好在他最终找回初心,懂得满足,也不失为这场闹剧的一个圆满结局。
●上海最悲催拆迁户有哪些地方
●上海拆迁最多的人
●上海最大的拆迁户
●上海拆迁知乎
●上海最牛拆迁小区
●上海著名拆迁
●上海的拆迁
●上海最牛拆迁户
来源:头条-上海“最憋屈钉子户”:要6套房加1亿,霸路14年,最后一分没多赚
上一篇:全国最好的拆迁律师团队是谁呀,全国最好的拆迁律师团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