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59-8098
热门标签:
刑事辩护
征地拆迁
拆迁律师
首页
圣运
圣运简介
机构设置
团队
律所首席律师
合伙人律师
主任级别律师
顾问
专业领域负责人
主办律师
主任律师团队
案例
行政法律事务
征地拆迁事务
城改法律事务
矿产与环境资源
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
刑事法律事务
房产法律事务
民商事法律事务
金融证券法律事务
知识产权法律事务
投资并购部
公益法律事务
新闻
律所动态
媒体报道
业界热点
客户反馈
研究
会议
专题
理论研究
办案手记
荣誉
招贤
圣运招贤
实习生培养计划
公益
慈善
法援
联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精选行政审判案例要旨30例
>
正文
会议
专题
理论研究
办案手记
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精选行政审判案例要旨30例
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精选行政审判案例要旨30例
更新时间:
2025-05-07 15:08
发布:
2018-05-22 10:42
文章来源: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
文章简介:
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精选行政审判案例要旨30例1、关于收回土地使用权损失补偿的计算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352号案由: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五洲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诉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国土资源局、县城乡建设管
1、关于收回土地使用权损失补偿的计算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352号
案由: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五洲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诉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国土资源局、县城乡建设管理局行政补偿案
【裁判要旨】
行政机关因公共利益需要,改变土地利用规划,收回当事人已竞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对当事人事先投入损失应当予以公平合理的补偿。行政机关为减少当事人损失,增加其利益的,应当从损失中予以扣减。生效判决中的计算错误,应当依法予以补正,不宜再审改判。
2、关于对 "权属有争议的"不得颁证的理解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353号
案由:孙贺忠诉沈阳市房产局房屋登记案
【裁判要旨】
房屋登记机关不予办理登记的法定情形之一"权属有争议的",应当是指在登记机关审查、颁证过程中,客观上申请人申请办理转移登记的房屋存在权属争议的情形。人民法院对法律规定"登记机关认为有必要进行公告"的裁量权,有权进行审查。行使裁量权违反法律目的的,应当认定属于滥用职权的行政行为。
3、关于违法强制拆除房屋的行政赔偿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614号
案由:魏宗芳诉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政府强制拆除并行政赔偿案
【裁判要旨】
为实现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行政诉讼法立法目的,确保当事人获得及时、公平、公正的救济,行政机关违法强制拆除当事人房屋,在难以对房屋及其他损失进行鉴定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原告提出的行政赔偿诉讼请求,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在确保当事人获得公平、合理赔偿的前提下,参照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征收补偿标准,全面、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各项损失,确定损失数额,直接判决行政机关对房屋及其他人身、财产损失一并予以行政赔偿,无需将房屋损失视为另一法律关系,判决当事人另行通过征收补偿程序解决。
4、关于行政赔偿中原告的举证责任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617号
案由:苏艳诉大连金州新区管理委员会强制维修并行政赔偿案
【裁判要旨】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在行政赔偿、补偿案件中,原告应当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提供证据。因被告的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当被告亦举证不能时,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合理酌定当事人的损失数额。但是,如果原告提出了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无法认定的巨额损失,则不能免除原告对该项损失的初步证明责任。
5、关于违法强制拆除房屋的行政赔偿不得低于行政补偿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634号
案由:范春生诉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政府房屋行政强制并行政赔偿案
【裁判要旨】
行政机关违法强制拆除原告房屋,人民法院判决予以行政赔偿时,赔偿标准不得低于原告依照征收补偿方案可以获得的征收补偿标准。原告请求赔偿依照征收补偿方案可以获得的奖励,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6、关于审理行政案件第一要务是确定被诉行政行为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649号
案由:史金德诉辽宁省大石桥市人民政府行政不作为案
【裁判要旨】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首先应当要求起诉人明确被诉行政行为。起诉对象为多个行政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起诉人所诉各项被诉行政行为的不同情况,逐一审查起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并分别作出审理和裁判。
7、关于被诉行政行为的可诉性不受行政复议决定约束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650号
案由:李焕明诉辽宁省辽中县人民政府行政答复案
【裁判要旨】
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维持复议决定后,当事人对原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认为原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可以依法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不受行政复议决定效力的约束。
8、关于安全事故报告行政批复的可诉性及其合法性审查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730号
案由:王大庆诉大连市人民政府安全事故报告行政批复案
【裁判要旨】
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对安监部门的事故调查报告作出的批复,对当事人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属于可诉的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对该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依法作出判决。
9、关于规范性文件、会议纪要的可诉性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960号
案由:王秀云诉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人民政府给付取暖费案
【裁判要旨】
行政机关就特定事项,针对不特定对象制定、发布可以反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属于行政机关制定、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政府会议纪要未对外发生法律效力,未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的,属于行政机关的内部程序性行为,不属于可诉的行政行为范畴;当事人请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应当先向该行政机关提出申请,未经申请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
10、关于改变原处理意见的信访答复行为的可诉性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提字第33号
案由:马恩本诉黑龙江省嫩江县人民政府不履行发放移民安置补偿款法定职责案
【裁判要旨】
通常情况下,信访答复、复查、复核意见,以及行政机关对信访事项不予答复的行为,是对当事人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重复处理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但是,信访答复、复查或者复核意见改变原处理意见,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作出新的处理的,是行政机关对当事人信访事项作出的新的行政行为,属于可诉的行政行为。相关权利人对行政机关不履行其上级指示、命令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11、关于已获得征收补偿的被征收人对征收批复的复议申请人资格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1160号
案由:张德顺等45人诉辽宁省人民政府驳回行政复议申请决定案
【裁判要旨】
征收集体土地的批复,直接影响征地范围内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通常情况下,土地使用权人与征地批复行为具有利害关系,属于适格的行政复议申请人。但是,土地使用权人超过法定起诉期限未对征收补偿协议或补偿决定提起诉讼,或者起诉后被依法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并已经获得征收补偿,或者征收补偿款已经依法提存的,原土地使用权人因失去了对被征收集体土地的使用权,与征地批复不再具有利害关系,没有行政复议的申请人资格。
12、关于立案登记制的理解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1273号
案由:纪长发诉黑龙江省肇州县人民政府恢复老干部待遇、为子女安排工作、赔偿精神损失费案
【裁判要旨】
人民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并不是否定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法定立案条件。立案登记制不等于登记立案制。实行立案登记制后,人民法院立案庭仍然应当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严格审查起诉人的起诉是否符合法定立案条件,对于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依法裁定不予立案。
13、关于裁执分离中行政机关组织实施行为的可诉性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1275号
案由:杨勇诉辽宁省法库县人民政府房屋行政强制及行政赔偿案
【裁判要旨】
实行裁执分离的非诉执行案件中,行政机关依据人民法院的准予执行裁定组织实施的行为,属于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定的行为,不是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4、关于二审改变一审理由维持一审裁判结果的合法性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1276号
案由:李守龙诉吉林市人民政府、磐石市人民政府、磐石市教育局撤销信访复核意见案
【裁判要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一审裁定理由不当、结果正确的,二审改变一审理由,裁定驳回上诉,维持一审裁定结果,不违反上述规定。
15、关于对房屋征收市场价格补偿的理解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1678号
案由:刘秀芳诉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政府行政赔偿案
【裁判要旨】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这里的"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应当是指与被征收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结构、新旧程度、建筑面积以及占地面积、土地使用权等影响被征收房屋价值的各种因素基本相当的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16、关于政府会议纪要可诉条件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1680号
案由:四平市海丰园房屋开发有限公司诉吉林省四平市人民政府、原审第三人四平九洲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变更项目开发主体会议纪要案
【裁判要旨】
政府会议纪要通常属于行政机关集体研究讨论相关议题形成的内部意向性处理意见,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会产生实际影响,属于不可诉的行政行为。但是,政府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形成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则属于可诉的行政行为。政府会议纪要"外化",不是会议纪要可诉的法定要件。会议纪要内容告知当事人,或者向相关当事人送达,但是外化后会议纪要内容仍然仅仅是一种拟处理的意向,而非生效行政决定的,仍然属于对当事人权利义务未产生实际影响的不可诉的行政行为。
17、关于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1681号
案由:赵士才诉辽宁省辽阳市人民政府不予受理行政复议决定案
【裁判要旨】
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根据上述规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是其法定义务。但是,行政机关负责人确因正当事由不能出庭的,经向法庭书面报告具体情况,委托相关工作人员到庭应诉,不违反行政诉讼法的上述规定。
18、关于土地储备中心签订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的性质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1731号
案由:大连保税区德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诉大连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大连保税区规划和土地房屋局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并行政赔偿案
【裁判要旨】
土地储备中心根据《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与土地使用权人签订的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签订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民事合同,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经仲裁裁决或者民事判决解除土地出让合同后,原土地受让人与涉案土地不再具有利害关系,对行政机关就涉案土地作出的相关行政行为,不具有原告主体资格。原土地受让人不执行生效仲裁裁决或者民事判决,继续占用涉案土地的,不能以土地使用人的身份,取得对行政机关就涉案土地作出的相关行政行为的原告资格。
19、关于省级人民政府征收土地决定的可诉性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监字第1844号
案由:张庆海诉本溪市人民政府土地征收案
【裁判要旨】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二款和(2005)行他字第23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三十条第二款有关问题的答复》的规定,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作出的征收土地决定及其行政复议决定,属于法律规定的终局裁决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20、关于审查起诉时法官的释明义务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提字第34号
案由:孙世武诉沈阳市浑南区人民政府颁发宅基地使用证案
【裁判要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第三款规定:"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据此,在当事人起诉的被诉行政行为不明确,或者起诉状内容欠缺、有其他错误的情况下,向当事人释明、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内容,是人民法院的法定义务,未履行释明义务,审判程序违法。
21、关于不履行上级行政机关交办事项行为的可诉性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5)行提字第38号
案由:杨启鹏诉辽宁省绥中县人民政府、绥中县海洋与渔业局不履行发放污染补偿款法定职责案
【裁判要旨】
行政机关接受上级机关的指令,履行特定职责义务的行为,属于行使职权的行政行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不履行上级机关交办事项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22、关于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实施后起诉期限的衔接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6)最高法行再63号
案由:王政诉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政府、第三人吉林市昌邑区桦皮厂镇人民政府强制摧毁鱼塘和林木、强占承包地行为及行政赔偿案
【裁判要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2015年5月1日前起诉期限尚未届满的,适用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据此,2015年5月1日行政诉讼法实施之后,当事人对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实施之前的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至2015年5月1日,其起诉期限是否届满。超过法定起诉期限的,人民法院不再立案受理;未超过法定起诉期限的,按照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期限计算。根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人民法院应当适用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对当事人的起诉期限至2015年5月1日是否届满进行审查。至2015年5月1日,当事人起诉期限尚未届满,剩余起诉期限超过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六个月的,以六个月为限;剩余期限不足六个月的,以剩余起诉期限为限。但是,如果当事人至2015年5月1日起诉期限是否届满是按照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三个月起诉期限计算的,从保护当事人诉权的角度考虑,其起诉期限应当按照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规定,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计算。
23、关于息诉罢访协议的可诉性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6)最高法行申45号
案由:韩甲文诉黑龙江省肇源县人民政府行政协议案
【裁判要旨】
行政机关与上访人签订的息诉罢访协议,实质上是行政机关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公共利益和实现行政管理职能的需要,根据属地主义原则在其职责权限范围内,与上访人达成的有关政府出钱或者是给予其他好处、上访人息诉罢访等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属于可诉的行政协议范畴。人民法院受理息诉罢访协议案件,应当依法对协议内容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24、关于司法解释规定的2年起诉期限的效力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6)最高法行申63号
案由:沈阳市博鑫木制品厂诉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沈阳市沈河区国有土地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强拆行为案
【裁判要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一条第一款关于2年起诉期限的规定,与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相抵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在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实施之后,对新法实施之前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应当在法定2年内的剩余期限内提起诉讼,但是自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实施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25、关于"住改非"房屋的征收补偿标准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6)最高法行申292号
案由:崔德荣诉梅河口市人民政府房屋征收决定案
【裁判要旨】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第九条第三款规定,产权证记载为住宅用房,实际用于经营的,从房屋的性质上仍属于住宅,一般应当以房屋权属证书和房屋登记薄的记载为准,进行评估核定价值。但已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应根据其经营情况、经营年限及纳税等实际情况,按照征收补偿方案规定,给予适当的营业性损失经济补偿。
26、关于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诉讼的裁决前置程序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6)最高法行申330号
案由:高正等175人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征收补偿标准案
【裁判要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规定:"土地权利人对土地管理部门组织实施过程中确定的土地补偿有异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土地权利人先申请行政机关裁决。"对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不服,未经裁决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的,不符合法定立案条件。
27、关于破产清算组对破产企业财产的处置行为是否可诉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6)最高法行申575号
案由:芦玉昌、侯惠娟、曲亚珍诉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人民政府不履行法定职责案
【裁判要旨】
破产申请人申请人民法院宣告破产,人民法院作出准予进入破产程序的裁定后,依法指定破产清算组组成人员,清算组成员作出的对于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及分配等一系列活动,均属于人民法院的司法行为,不是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28、关于"停产停业期间经常性费用开支"的理解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6)最高法行赔申14号
案由:四平市山佳石材有限公司诉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行政赔偿案
【裁判要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十六条第(六)项规定,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的,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营性费用开支。所谓"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营性费用开支",是指维系企业被停产停业期间生存所需的基本开支,包括职工基本工资、税金、水电费等费用。
29、关于违法强制拆除造成可回收废旧建筑材料损失的赔偿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6)最高法行申605号
案由:闫立忱诉沈阳市东陵区人民政府强制清除地上附着物并行政赔偿案
【裁判要旨】
违法建筑物、构筑物,不属于合法权益范畴。但是,通过适当、合法方式拆除可得的废旧建筑材料,属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行政机关违法强制拆除造成可回收、利用的废旧建筑材料损失的,依法应当予以赔偿。
30、关于不履行监管职责造成当事人损失的行政赔偿责任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案号:(2016)最高法行申616号
案由:刘恩仁、刘恩宝、刘桂梅诉沈阳市人民政府不履行返还集资款法定职责案
【裁判要旨】
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人身、财产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赔偿责任。但其前提条件是,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是针对具体行政相对人的、特定的职责义务,且该不履行法定职责义务的行为造成了当事人人身、财产的实际损失。如果行政机关未履行的是法律规定的抽象的职责义务,即便当事人确有损失,因损失与抽象的不作为行为之间缺乏因果联系,亦不属于行政赔偿的范围。
王有银律师
,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法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征地拆迁业务部首席大律师,近二十年法律服务经验,
擅长行政复议、诉讼、谈判
。自2015年5月1日,新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以
王有银律师(笔名王优银律师)
为代表的民告官团队律师胜诉超一千件。因在征地拆迁领域的突出贡献,多次被中央电视台CCTV新闻频道、CCTV财经频道、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政协报、南方都市报、财新网、香港有线电视台、亚洲周刊、英国BBC电台等数百家中外媒体采访报道。《中国律师》杂志、《中国律师网》特邀评论员,《第一视频》特邀评论员,参与立法活动,为多个行政立法活动提供建议和意见。 荣获"2013年度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律师"、"2015年度最受媒体欢迎律师"等称号。
免费法律咨询请拨打:13811117637
邮箱:
13811117637@126.com
上一篇:
小产权房是什么?购买小产权房有何法律风险
页面浏览:6571
文章编辑:李娜娜律师
内容审核:圣运律师
上一篇:
怎么通过法律途径处理农村征地补偿纠纷
下一篇:
农村宅基地为何不能随意翻建?
热门阅读
●
最高法典型案例:安置补偿协议合法有效,区政府应全面履约
●
最高法案例解读:补偿未落实房屋被拆,要赔偿还是要补偿?
●
圣运速递:2025中央一号文件解读,这些利好消息你还没了解?
●
最高院精神:行政征收属于公权力职权范围,村委会不得过度干预,强制拆除更是违法!
●
最高法裁判:谨防拆迁方超越职权的“允诺”
●
最高法裁判精神:对征收补偿过程中的行政行为有异议的,作出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负责
●
最高法案例:不签补偿协议,按违法建筑依法拆除,违法!
●
违法强拆的赔偿标准是多少?最高法:不应低于合法征收可得补偿
●
最高法裁判精神:承租人也应有权获得安置补偿?
●
市政府回收土地却不予补偿,最高法裁判精神:应属违法!
相关推荐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规定
●
行政诉讼中关于强制执行的问题 | 最高人民法院问答,行政诉讼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一般是多久啊?
●
最高院公报 2018全年 裁判观点 收藏版(50篇案例),最高人民法院裁判观点精编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征地拆迁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拆迁补偿的司法解释 -拆迁补偿
●
最高人民法院谈棚改中,村委会帮拆,责任应由相关部门承担,棚改对农村人是否公平
●
《中国行政审判案例》(第一卷)裁判要旨39则,中国行政审判网
●
二巡行政审判要旨35: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如何理解,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价格什么意思
●
最高人民法院谈行政机关同意毛地出让的批复违法
●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涉执行司法赔偿解释(附全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的司法解释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确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诉讼被告资格若干问题的规定》
●
最高法第二巡回法庭暨东北三省行政审判典型案例(2015-2020.06),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位于辽宁省
●
关于房子拆迁院落的补偿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对城市拆迁院落补偿的法律条文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确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政诉讼 被告资格若干问题的规定
●
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申请强制执行国有土地
首页
-
团队
-
招贤
-
案例
-
下载
-
邮箱
-
联系
-
法律服务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