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59-8098
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2024厦门城市设计周 |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厦门实践”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 正文

2024厦门城市设计周 |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厦门实践”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4厦门城市设计周 |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厦门实践”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更新时间:2025-05-07 13:16  发布:2024-11-12 04:36  文章来源: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

文章简介:2024厦门城市设计周 |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厦门实践”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id="mp-editor"> (厦门市建设局) 11月4日上午,厦门城市设计周“七日谈”系列

2024厦门城市设计周 |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厦门实践”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4厦门城市设计周 |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厦门实践”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id="mp-editor">

(厦门市建设局)

11月4日上午,厦门城市设计周“七日谈”系列学术分享会——“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厦门实践”专题研讨会在湖里区湖里街道塘边社顺利召开。厦门市副市长张志红出席会议并致辞,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局长李德才主持会议。

🔼厦门市政府副市长张志红出席会议并致辞

🔼 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局长李德才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政府、高校、行业协会及企业等多方代表,共同探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径和厦门实践。

专家演讲环节

清华大学城市更新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孟延春

《城市更新治理政策研究与实践经验交流——北京龙山街道的探索》

孟延春主任分享了北京在城中村治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他表示,北京的城市更新与其他城市有一些相似之处,经历了政府主导的旧城大规模改造,到市场开发为导向的危旧房改造,再到小规模、精准化的“渐进式更新”。当前,“三旧一村”是更新的重点,其推进方式应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划定底线、应留尽留、稳妥推进。不同于其他城市,北京的更新采用了以街区为单位的方式,并引入“责任规划师”机制对街区进行全过程的“陪伴式更新”。

以 龙山街道为例,孟延春主任分享了北京在城中村现代化改造与治理方面的实践。与怀柔科学城相邻的龙山街道,和其他城中村相似,面临基础设施老旧,人居环境亟待改善,人口结构比较复杂导致改造需求难以协调统一的问题。除了采取街区战略定位策划、街区整体风貌控制等一系列规范措施,龙山街道在更新机制上进行了创新。由于城中村改造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社会资本介入较少,造成“高投入、低回报”的局面,资金来源成为一大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平台+专业公司”模式,能够较好地利用国企的融资优势吸引市场和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对于龙山街道而言,立足怀柔科学城的需求,开展“村改居”,能够有效吸纳市场资本。同时,改造过程需要注重街道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更新能力,确保运营阶段能够自我造血、持续发展。

为回应城中村“ 村村不同,一村一策”的需求,相关主体在制定改造标准与技术导则时,可以设置必选项与可选项。社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能力,按需补缺,灵活选用改造措施。

厦门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郑灵飞

《厦门市城中村打造“四个社区”——现代化治理工作指引和实践交流》

《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强调城中村改造的紧迫性,广州、深圳、厦门等城市率先从“拆改留”转向“留改拆”策略。厦门以治理为核心,针对人群复杂、环境不佳、消防隐患、治理困难、土地利用低效等问题,提出建设“四个社区”目标: 宜居、宜业、智慧、和谐。

郑灵飞院长详细介绍了具体的实践路径: 宜居社区通过整治违法建筑、改善环境、营造特色空间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宜业社区融合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化主导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智慧社区利用大数据、数字中心等科技手段,构建智慧管理平台; 和谐社区则通过党建引领、大物业管理、居民参与促进社区和谐。

厦门城中村改造获得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涵盖了统筹安排、住房保障以及专项政策等方面。改造项目的资金来源呈现多样化,具体包括政府财政拨款、管线单位共同承担、金融服务保障以及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其中,明确要求社会力量及村集体(居民)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10%,并且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以此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城中村改造中来。

经过实践,厦门城中村改造形成了 四种典范模式:城村融合型、景村融合型、校村融合型、产村融合型。每种模式仍在持续探索,确保城中村适度改造、因地制宜。

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

吕志奎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厦门实践、中国范例》

吕志奎教授从观察城中村的三个视角出发: 人的视角、空间视角、治理视角,分别对应需求侧、问题域、供给侧,剖析了厦门城中村所呈现出的现状问题。其中,建成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问题尤为突出,城中村内出租屋管理不到位,租赁市场环境混乱,导致合同签订不规范,租金调控随意,违约出租的情况屡见不鲜。吕志奎教授强调,城中村改造的最终目标是“人”,其过程需要惠及重要人群,构建宜居社区。

厦门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围绕“为谁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展开实践,形成了“拆整结合、拆除新建、整治提升”三种更新模式。厦门建立了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共同体的 “四梁八柱”,即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社区四大目标,以及规划、设施、人居、公服、产业、文化、治理、数智八大维度组成运维体系,并引入 EPC+O(设计-采购-施工+运营)模式,强调公服建设、产业提升、智慧平台管理与物业服务的协调运作,推动城中村治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吕志奎教授总结厦门模式的理论逻辑为: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融合,从分散治理走向系统治理,从数字连接走向智慧赋能,从城市建设走向城市运营,从资源共享走向价值共创。

湖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朱校园

《厦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湖里实践——从规划设计视角探索》

朱校园副区长分享了湖里区在城中村治理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他强调,规划设计是城中村治理的关键环节,只有从源头上做好规划,才能实现城中村的长远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湖里区拥有22个城中村,总面积6.4平方公里,涉及47.1万常住人口。朱校园副区长详细说明了湖里区城中村改造的规划与实施策略,强调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内部连通性,并介绍了七大核心工程。

为确保改造的可持续发展,湖里区实施了 “三提升”计划,即提升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及文体旅商融合品牌。该区创新性地构建了“1+2+N”治理机制,强化核心引领,搭建服务平台,并引入多个参与主体。同时,采用“EPC+O”建设模式,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方式。

在运营模式上,湖里区采用 大物业运营模式,通过政府施加压力与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微利可持续的社区长效管理机制。公共服务方面,提升社区空间安全,科学规划生活配套功能,打造“共享空间”,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品牌发展上,湖里区致力于传承民俗传统,丰富商业业态,培育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同时,各城中村将根据各自特点,制定 “一村一特色”建设方案,确保保留历史韵味,融入现代生活元素。

🔼 与会嘉宾参观《衍变·探索·焕新——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厦门实践》展览

此次研讨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厦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厦门城中村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包含所有可报名活动报名入口

来源:临律-2024厦门城市设计周 |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厦门实践”专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页面浏览:2808
文章编辑:鲁春
内容审核:王兰律师

上一篇:斗门街道 2024年 拆迁,西安2023拆迁哪些村
下一篇:青岛西海岸最新拆迁计划公布,最新青岛拆迁计划
热门阅读
相关推荐
首页 - 团队 - 招贤 - 案例 - 下载 - 邮箱 - 联系 - 法律服务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