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05 07:41 发布:2024-08-24 02:51 文章来源: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
晋城城中村现状·观之我见
文 ▏左喵の姊ღ来源 ▏太行观察
一边是现代化的摩天大厦,一边是低矮杂乱的城中村——在每一个城市,几乎都能看到这样魔幻的场景。城中村真的成了治不了的“溃疡”!晋城的城中村治理又将何去何从?
△
“城中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痛伤”。
城中村,这一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产物,因其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城市管理之外、居民生活环境脏乱等特质,成为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小编近期正整理晋城市城中村,期间不免对现状“城中村”些许认识(可能重复)、比较和期待。先随我来,以吾现今不多的“视界”观察晋城的“城中村”现状。
晋城市城中村
晋城“城中村”初印象
晋城建市30多年来,初期城市面积8平方公里,人口9万人。发展至今,全市人口232.09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约64平方公里,57.2万人。(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
在市区高速扩展当中,先后共裹挟着163个城中村,现状建设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15万人,涵盖城区、泽州县、开发区三个行政区域,其中城区88个,泽州县66个,开发区管理的9个。
都市村庄的街道总是熙熙攘攘
咫尺之遥的楼间距却拉不近人们的心灵
城中村在建设用地和人口在中心城市的占比上仅3%、26%,嗯,连中心城市体量的一半都不到。那么晋城城中村在空间上都分布在那些区域呢,下面一张图带你直观的看个清楚。
从上图可以看出,晋城城中村分布最多的在主城区,最密集的在老城。
城市发源于“城中村”,“老城”又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老城”也一直是城中村改造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规划不变的话题,2017年,“老城”也成了市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先后邀请各界人士为“老城复兴”发声,直到现在仍然在持续探讨,加油助力该片的发展。
晋城老城合辑(从左往右:泽州府南楼、怀覃会馆、景德桥、程颢书院、老城街道)
晋城的城中村改造始于黄华街。2003年,黄华街西区“城中村”改造工程正式启动,之后,晋城城中村改造深入借鉴黄华街模式,从2006年起,逐步开始正规化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据了解,10余年时间已有46个城中村进入已批规划行列,建成区范围内有40个(总数115个),约占总数的35%,其中有30个进入不同程度的改造。
翻翻晋城城中村改造的新房,总结有四大特点:
一是“高度高”,不论晋城东南片还是西北片,已建成的层高27、28甚至30以上的不在少数;
二是“体量大”,城中村改造以村为单位,整体进行设计,除保留特定的历史和建筑外,楼房基本为排排坐,建筑面积少则五六千,多则上百万;
三是“密度高”,看各楼盘公布的容积率,除个别高档别墅容积率在1之外,商品房最低1.8,最高的3.5;
四是“无特色”,我们一直在说要有自己的特色,转遍晋城你发现新建的几乎都是高楼,和邻市的也没啥区别。
七岔口附近
郝匠城中村
凤城路附近
金华社区水泉坡城中村改造
除以上四大特点,体现在与老百姓最相关的获得感上的是——设施配套的滞后。以东南新区为例,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新区,物业环境都有提升。
小编从2015年限价房入住,刚开始,买把蒜苗都得去隔壁村里;承载居民出行的公交在两年多时间才迟迟开通;规划设计的学校等配套设施却没有动静;污水设施至今都未全面接入,味道难诉;村城混杂,村城不分,互相牵扯,难以区分,成了典型的“村中城”。
被村庄环绕的东南新区
2017年,晋城出台晋市政办〔2017〕6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前完成建成区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根据文件,到2020年期间,有75个城中村要完成从“土地—规划—建设”等一系列的改造。
插播:省内城市——太原市:2016年11月,太原市城改办通报:已划定89个城中村的改造用地(占总数52%),其中56个基本完成整拆、38个实现全部清零。《太原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力争到2020年,完成全部170个城中村整拆任务。
和省会城市一对比,太原81个,晋城75个,数量基本接近。也就是说,在同等时间内,晋城五线城市要完成和太原二线城市近乎一样的城中村改造量(得精打细算)。
为推进这个目标的达成,紧接着出台晋市政发〔2017〕23号文件,明确提到要“鼓励货币安置”,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给“城中村”的村民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保障程度又上一层。
城中村改造,一把双刃剑
改造过程中,一方面是为达成目标而“快干”的经济团,另一方面是紧跟文件步伐“精明着打算加盖”的“村民”。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城中村”改造意味着拆迁,拆迁则意味着暴富,可更多意味着部分城市的记忆,就此灰飞烟灭。
这个改造需要斟酌再斟酌,“村民”不见得“素质低”就不会参与改造,“专业人士”的“方案借鉴”不见得就适合多数,晋城的“基因”由“晋城人”说了算,一概而全更要不得。
改造后的新房
正在拆迁的城中村
晋城城市发展至今,新城旧城交叉互存,他们之间是越来越突出的设施差异化。一边是高楼林立,交通舒畅,各项功能设施基本到位的“新城”, 是城中村的未来,村里年轻人的向往之地。
而另一边是楼栋密密麻麻不见天日,断路窄巷电动车都堵,污水无人管设施不齐全的“旧城”,这是它的现状,但它更是年轻人的落脚点,更是低收入者的不二选择。
从老城“景德桥”看新城
没有“城中村”,来城市打拼的成千上万人将何去何从,城中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政府解决“新人生活”的压力。“城中村”面临未来几年的“拆拆改改”,“活力新人”该如何在“村里村外”抉择,“村里老人”舍不得的“情怀”又该何处安放。
城中村“集体公租房”的出现能解决大部分,政府“推手”必不可少,应给与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的机会,留住“新人”。不论“复兴”还是“改造”,未来出现的是“新旧融合”,是城市的“有机更新”,是一个生命体不可忽略的“过去、现在、未来”,应该是积极“主动创造”的,不该是“被改造”的。
最近,偶遇来晋城发展的福建一家,和女主人在一起闲聊,作为同在晋城的“异乡人”好像引起了女主人的共鸣,兴致勃勃聊开了晋城感受,在她的眼中,“晋城建筑没有新意,看来看去都是别的地方的,根本看不出有啥分别”,听来我这“半个晋城人”也是无语。
这个城市发展好像进入一个怪圈,全在借鉴,“拿来主义”在这用的更甚,不是技术在更新,基本是直接用“外来品”,“品”了晋城这么多年,好像除了“十大碗”“皇城相府”就没什么能在“外地人”面前提的了。每次改造前大家是一直在强调勿要“千篇一律”,可实际呢?
猜想一下,未来的晋城可能也将变成一个光怪陆离的“大城市”,一代一代的新人在这里启航,但“城中村”“归属地”是否能再“找到”,同样是需要立刻思索的问题。
都在“翘首期盼”
城中村改造&城市特质
晋城要从“被认识”到“主动认识”,城中村是第一步。
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居民带来一连串烦恼。规划是先导,规划不合理,其它都是空谈;建设是执行,建设不跟规划走,难以实现目标;管理是保障,后期服务跟不上,前面的努力都是打水漂。
“城中村”和“村中城”,在于城市这个核心体“人”的满意度和方便度,属于核心的基本诉求,应该得到不折不扣的保障。
城中村应该是让人享受的,重要的是“治人”,最终目的是让“老晋城人”“新晋城人”都满意的“幸福归属”。今天城市改造已经步入2.0版。城市是一个生命体,更何况见证的城市发展史的“城中村”。今后的城中村改造,要更加注重“晋城城中村人”的便利生活。
晋城城市特质的表现需要城中村的韵律,而城中村需要更包容,有韧性,有秩序的发展,“老城”要复兴,“城中村”要“更新”。“晋城城中村人”生活在这里,需要的是生活的便利便捷,要更有“人性”。
在这方面应该积极主动的吸引城中村“底层人”开口说话,注重他们细微处的生活要求,主动了解社区情况和居民诉求,采纳最根本的意见、需求,体现在改造或更新中。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最主要的活力元素,万家灯火都有人的影子在里边,让人在城市找到“归属”
晋城的城中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出过力使过劲,成为“老人”更需要“新人”的善待。改造不需“大刀阔斧”。
“内里”要“长时间”的不同要求的“有机的”,“细微的”更新,给这个“生命体”“增强抵抗力”,有个好的“底子”。
这方面主要是各项功能设施的配套跟进及疏通,市政设施(水电气已通,供暖逐年增加)市政府这几年都在持续努力;但是在“内”,还需要提供多数“有意义”的场所(游园、广场、文化厅等等)和有效的素质提升,让这些设施、思想在“旧城”扩散出不一样的“活力”,让“内里”更丰富。
“外形”需要给城中村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提供可持续的“生命力”。这还需要“群策群力”,以目前的“初印象”还解答不到如此深度,等吾下次的“深挖”。
晋城“城中村”已集结完毕,让我们善待,善治城中村,共同建设一个“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城市家园”!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公众号:【太行观察】,原标题:《晋城:城中村,还是“村中城”?》,晋城房产网已由原作者授权转载!
- End -
●晋城29个城中村改造
●晋城城中村改造计划表
●晋城城中村改造规划图
●晋城2020年改造城中村的地方
●晋城100个城中村
●晋城市城区城中村改造方案
●晋城市2020城中村都有哪些
●晋城城中村改造计划表
●晋城市城区改造城中村有哪些
●晋城城中村改造名单新
来源:头条-晋城163个城中村要改造究竟是城中村,还是“村中城”,,晋城城中村改造计划表
上一篇:2024年南宁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最新全文